今天的斯巴达城是希腊独立之后,国王奥托一世围绕着一个中心广场建立起来的。作为雅典的郊游项目,这里其实已经太远了。但是所有关心那段历史的朋友都不会放弃到此一游的机会。
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,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入侵的多利安人建立了斯巴达城,最初的斯巴达是有四个村庄组成的,只到公元前4世纪也没有城墙。这些多利安人就是斯巴达人,他们逐步征服了周围的一些地区,建立了斯巴达城邦国家。
在斯巴达,所有斯巴达成年男子都是城邦中的全权公民,而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大部分成了奴隶,称为“希洛人”。为了镇压人数众多的奴隶,斯巴达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,整个社会过着军事化的生活,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军事训练。斯巴达人除了军事外不得从事任何其他职业,他们崇尚武力精神,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。当男婴呱呱落地时,就被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,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,他就会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;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,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,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,任他死去,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一个良好的战士。男孩长到7岁以后,都被集中起来进行军事训练,他们的生活崇尚简朴,以能吃苦为荣,越艰苦越骄傲。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,要求增强勇气、体力和残忍性。他们练习跑步、掷铁饼、拳击、击剑和殴斗等。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,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打一次,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,但不许求饶,不许喊叫。在斯巴达,女性并不受到歧视,她们虽然不入军事学校,但在婚前也要练习竞走、赛跑、格斗,投掷铁饼和标枪等训练。她们与男人有着同样的社会地位,因为她们肩负着斯巴达精神的另一个重任:生养可以成为英勇战士的儿子。很多欧洲语言中都有一个词汇,专门用来描述“艰苦”、“简陋”等意思,就来自古代斯巴达人的这种生活方式。比如,再德语中叫做“spartanisch”。古代斯巴达人崇尚沉默寡言的大男子气——这对后来的很多文化,特别是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似乎都有影响。
斯巴达的古迹寥寥,只是偶尔能在草丛中见到以处处断壁残垣,还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。
|